请输入关键字
一周政策新闻精选
时间:2025.08.16

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

8月14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我国数字基建规模与技术实力跃居全球前列:截至2025年6月,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较2020年增长5倍),千兆宽带用户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数字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取得重大突破:集成电路形成全产业链布局;鸿蒙系统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覆盖1200多类智能终端;人工智能专利数占全球总量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持续突破,标志着我国从技术追赶迈向创新引领。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释放强劲动能: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主要交易机构新上架数据产品3328个,高质量数据集交易额近40亿元;人工智能领域数据产品供给量同比激增2.8倍,推动各行业用数水平提升。同步深化“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八大算力枢纽中5个落地西部,促进区域协调与绿色低碳发展。

数智技术全面赋能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智慧医疗年服务超1亿人次,医保码用户覆盖12亿人,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惠及5.6亿人次;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10.7亿,覆盖75%以上人口,长三角、成渝等区域实现“一卡通”互联互通。数字生活场景深度渗透:全国5A级景区100%完成数字化改造,社区“一键式”助老服务普及,智能网联汽车、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释放消费潜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与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效能提升,自然灾害预警等应用增强社会韧性。

首项医疗保障领域国家标准发布


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医保局联合发布《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便民服务相关技术规范》(GB/T 45938—2025),这是我国医保领域首项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标准统一规范了医保码(电子凭证)、移动支付、电子处方、个人医保信息查询等服务的接入方式、功能要求与安全标准。目前全国已有超93万家定点医药机构接入医保码,累计结算120亿笔;4.7万家机构支持医保移动支付;35万家机构接入电子处方系统,累计开方6300余万张。该标准将推动医保服务全流程线上化,解决群众就医“反复跑、排队久”问题,为“挂号—结算—取药”全场景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撑。

传染病疫情预警分级管理机制落地

国家疾控局印发《传染病疫情预警管理办法》,首次建立四级风险预警机制(极低、低、中、高风险),明确疾控机构需在识别风险后2小时内上报高风险预警。流程上包括:健康风险提示(低风险时向公众发布防护指南)、警示信息通报(中风险时关联医疗机构及部门协同防控)、预警决策建议(高风险时报请政府发布预警)。同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接到中高风险警示后,立即启动病例排查、资源调配及应急演练,并与教育、海关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跨境传染病信息实时互通。该机制强化了“预防—响应—联动”闭环,提升新发传染病早期防控能力。

三部门严打变相医疗广告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重点解决借健康科普、信息公示名义变相发布广告的问题。指南明确三项核心规则:一是限定仅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可发布医疗广告,取缔“黑医院”“黑医生”推广渠道;二是划清医疗科普与广告边界,例如宣称“独家疗法”或暗示疗效的科普内容视为变相广告;三是建立三部门线索移送机制,对跨平台违规广告实施联合惩戒。新规旨在净化医疗信息环境,防止无资质机构误导患者就医选择。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政策体系落地


河南省政府印发《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构建“模型—算力—数据—场景”全链条支持体系。核心措施包括:设立3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探索投补联动机制;发放年规模5000万元算力券(按算力资源使用费20%奖励用户);对通过国家备案的生成式AI模型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支持,对落地效果显著的行业大模型追加最高100万元奖励。同步支持医疗等重点领域语料库建设,单个高质量语料库最高补助100万元。

河南借鉴北京“模数世界”模式,支持各地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社区,提供数据开放、算力调度、测试评估等一体化服务。通过房租减免、算力补贴等政策吸引企业集聚,构建围绕具体场景的“产业微生态”。省社科院专家指出,此类社区通过关联资源集聚,可加速AI技术在医疗等垂直领域的应用迭代,最终泛在协同形成产业大生态。

隧道领域垂直大模型填补国内空白

中铁隧道局牵头成立国内首个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汇聚160余家产业链单位,同步发布首款隧道领域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v1.0”。该模型依托773条工程线路、1200亿条建造数据构建,具备地质隐患预报(精准度超90%)、施工评估等智能决策功能,已在高原铁路隧道等重大工程验证应用,推动隧道建造由经验驱动转向数据智能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