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2
育儿补贴制度全国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财政部部署育儿补贴制度实施工作,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为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年3600元补贴,中央财政承担约90%资金并安排首年预算900亿元。各地将于8月下旬开放线上/线下申领通道,通过“出生一件事”联办简化流程,补贴免征个税且不计入低保家庭收入核算。
工信部宣布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覆盖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发挥工业大省引领作用,加快AI终端、智能穿戴等技术应用推广。同步推进“四个强化”策略,通过产融合作、专利转化和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重点突破高端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以规模化应用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场景丰富的优势,推动AI在医疗、制造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政策要求政府部门和国企开放应用场景示范引领,同步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强化算力算法数据供给。国家级AI开源平台“焕新社区”已上线,提供算力支持、模型共享等六大功能,加速技术落地;北京、湖北等地配套推出专项计划,聚焦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等跨界技术,推动医药研发自动化与基层诊疗智能化。中国工程院发布近300项AI新兴技术备选清单,为产业创新提供方向指引,标志着我国正从技术突破向生态构建全面进阶。7月30日,《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部署,系统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成就,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阐明下一步重点任务,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发展凝聚理念共识、提供指引参考。《报告》指出,我国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加速突破。2024年我国在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开源鸿蒙装机超10亿台)、量子信息(“九章三号”量子计算机)、脑机接口(“北脑二号”系统辅助截瘫治疗)等领域取得突破。生成式AI完成302款服务备案,注册用户超6亿;区块链加速融入物流、政务等领域,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超60%。数字产业创新生态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软件业务收入13.73万亿元(同比增10%)。开源生态持续壮大,欧拉社区服务全球150余国家,openGauss开源数据库下载量超360万。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覆盖芯片至应用全链条。信息化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全国数字经济本科专业达227个,人社部发布4个数字职业国家标准。全民数字素养提升,60.61%成年人和64.69%未成年人具备初级以上数字技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覆盖200余国,注册用户1.558亿。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成5G基站425.1万个(用户普及率超71%),千兆城市207个,IPv6活跃用户8.23亿。算力规模达493EFLOPS,移动物联网用户26.56亿。工业互联网覆盖41个工业大类,标识解析量超6300亿个。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质扩面。年度数据生产量41.06ZB,建成医疗、工业等领域高质量数据集335个。公共数据共享调用超5400亿次,数据交易总额220亿元。7个数据标注基地加速建设。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5.3%,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工厂。农业数字化提速,智能农机超20万架。数字消费规模超6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2.71万亿元。
《报告》指出,数字健康服务资源扩容下沉。全国设置3700余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覆盖所有市县。医保码用户超12亿,接入定点医药机构93万家;医保移动支付全覆盖,电子处方上线超3万家机构。药品追溯码归集136.52亿条,强化医保监管。
疾控部署强化蚊媒传染病防控
国家疾控局针对南方地区出现的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疫情,部署专项防控措施,要求强化口岸检疫和社区灭蚊,推广快速检测技术。专家明确清除积水容器、定期清理蚊虫孳生地为防控核心,疫情区域居民需加强物理防护(如纱窗、蚊帐)及驱蚊剂使用;佛山南海区发动2.1万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为期七天的爱国卫生专项行动,通过“党群联动+科技赋能”模式控制成蚊密度。金融监管总局印发新规,要求“惠民保”产品坚守商业属性,禁止预设赔付率或设置基金池,不得开展低价无序竞争。新规明确保险公司需基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实现差异化定价,首次纳入保险责任的新药、新器械需依据医疗医保数据科学定价;2024年惠民保覆盖创新药达672种,赔付病种扩展至89个适应症,未来将通过精算回溯动态调整费率平衡普惠性与可持续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6.85%,较“十四五”初期提升超6个百分点。八部门联合推动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通过中小学教育融合、新媒体传播及国际传统医学平台建设,强化公众对中医药理念的认知与应用能力;基层服务网络同步完善,全国4万余家社区卫生中心及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为素养提升提供实践基础。河南省作为主办方推动达成《郑州共识》,聚焦“深化文明互鉴·共促和平发展”主题,倡导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媒体传播、智库研究、数字技术、公共卫生四大领域深化协同。共识明确支持成员国共建跨国医疗数据协作机制,推动传染病预警信息互通与远程诊疗合作;鼓励依托数字技术开展传统医学交流,探索建立上合组织传统医药知识共享平台。该共识为河南深化国际医疗合作开辟新路径。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医保局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覆盖,要求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于2025年底前完成系统对接。通过构建省级医学影像云平台,实现CT、MR、超声等30项高频检查数据实时调阅,患者90天内同类检查无需重复;同步建立质量回溯与责任豁免机制,对符合互认标准却因漏诊误诊引发纠纷的医生予以免责,强化医疗机构间信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