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公开发布第一批医保基金智能监管规则库和知识库,涵盖药品区分性别使用、医疗服务项目区分性别使用、药品儿童专用等5类规则及1万多条知识点明细,旨在通过事前提醒模块帮助定点医药机构主动合规,减少医保基金违规行为。例如,医务人员开处方时系统自动拦截违规操作,并支持医疗机构自查自纠。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自2025年6月起在老年住院患者占比较高的三级医院试点免陪照护服务。患者住院期间,由护士或医疗护理员提供助餐、助洁等生活照护(不得从事医疗专业技术工作),试点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并优先在老年医学科、心血管科等科室开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85%,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到2030年建立完备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重点任务包括加快核心数智技术攻关、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智慧安全建设、发展智能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高端产品。
《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年)》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ZB(同比增长25%),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设备数据增速居前;算力总规模28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32%。新增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空经济等指标,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量增长7.5%,企业活跃数据量占比62.04%。预测2025年数据总量将突破50ZB。
国家数据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数据要素×”行动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应用,推动数据跨行业流通和赋能,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已在超60%省份启动,企业数据资源在研发、生产等环节利用率提升。行动旨在释放数据乘数效应,支持产业创新。
5月26日,全国数智供应链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交流了《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经验,强调发挥领军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在农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部署数智供应链,并推动地方探索培育数智供应链中心城市。
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负责人就智能监管“两库”答记者问。负责人解释发布“两库”规则和知识点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监管关口前移,帮助定点医药机构自查整改。例如,系统可实时提醒医务人员违规开药行为,并允许大型医院将“两库”嵌入本地系统提升效率。强调规则制定尊重临床实践,采纳了医疗机构反馈。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17条举措,聚焦健全治理机制、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等。具体包括建立县级党委主导的统筹推进机制,推动资源下沉(如城市三级医院派驻专家常年指导),促进资源共享(统一用药目录、建立县域资源共享中心),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级医院40%号源交由家庭医生支配),并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医保基金打包预付、探索同病同标准支付)。目标是实现“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河南省发改委公布首批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覆盖交通物流、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13个领域共23个项目。其中医疗健康领域试点包括“医疗健康数据融合应用,赋能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和“郑州医保数治赋能多元应用示范”,旨在打通医疗机构数据壁垒,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其他领域如交通物流、低空经济等试点聚焦数据整合与创新应用,例如构建公路“智慧大脑”和无人机低空经济数据中心,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河南省召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会,部署实施七大行动,包括数字化转型引领、智能制造提升、绿色制造升级等。重点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全覆盖,支持链主企业建设“数字领航”示范,深化5G在重点产业链应用,并建立“月通报、季调度”工作机制。会议明确到2025年建成400个智能工厂、1000个智能车间,强化算力基础设施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
5月29日,2025河南省人工智能大会在郑州举行。大会以“AI赋能豫见新质”为主题,由河南省发改委、省委网信办主办,揭牌“河南省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聚焦深度学习、通用AI、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AI在制造、医疗、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会议邀请头部企业分享技术突破,如华为“昇腾”芯片处理亿级参数能力,并强调河南依托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打造中部AI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