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一周政策新闻精选
时间:2025.05.17

近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是国家数据局首次向地方数据管理部门印发的指导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的文件。

《行动方案》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提出到2025年底实现数字中国建设重要进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0%,算力规模突破300EFLOPS,政务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文件部署了8项重大行动:体制机制创新、地方品牌铸造、“人工智能+”场景拓展、基础设施升级、数据产业培育、数字人才培养、营商环境优化、数字赋能深化,旨在通过数据驱动和数字化技术,推动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变革。

《行动方案》明确将医疗列为数据要素应用的核心场景之一,要求加强医疗数据标注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动公共数据“一本账”管理与跨部门共享。要求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包括医疗在内的公共服务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底座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64亿,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终身学习领域。平台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及在线课程,服务范围持续扩展,在医学教育领域,已上线超300门医疗专业课程,支持医学生及从业者远程技能培训。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信建设工程质量提升和安全生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六大任务16项措施,包括优化通信设施容灾抗灾能力、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加快标准供给等。重点要求提升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通信设施韧性,推动与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障偏远地区应急通信能力,间接支持医疗急救等关键场景的通信稳定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明确分学段教育目标及技术应用规范。其中,生成式AI在医疗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被提及,如心理健康支持(AI心理助手缓解焦虑)、无障碍学习(视障学生触觉反馈模型)及个性化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数据分析)。

2025年一季度,全国数字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截至3月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439.5万个,通信网络加快向5G—A演进升级,86个城市启动万兆光网试点部署。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900万,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深入推进。累计建成5G虚拟专网5.8万个,广泛覆盖工业、港口、能源等重点应用场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加速应用赋能,重点领域制造企业接入大模型,推动生产制造、产品体验、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效能提升。

天津市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正式启动数联网先行先试建设,计划建成覆盖全市的数据流通底座,通过“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隐私计算技术打破数据壁垒。首批46个重点应用场景涵盖医疗健康、工业制造、交通出行等领域,旨在推动政务、公共及行业数据的高效流通,支撑智慧城市、精准医疗等数字化转型。

广西发布2025年首批人工智能开放场景清单,涉及农业、制造、交通、能源、文旅5大领域,重点包括动力装备行业大模型研发、糖业大模型应用示范等。其中,动力装备大模型项目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提升产业链智能化水平,计划将成果推广至东盟地区;糖业大模型则聚焦广西特色产业优化生产流程。

安徽省药监局推行开办药店“一件事”集成服务,将药品经营许可、医疗器械备案等事项整合为“一表申请、并联审批”,全流程办理时限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1.8个工作日,材料精简47%。通过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只进一门”模式,企业仅需提交1份申请表即可完成多部门审批,并实现跨部门数据协同和电子证照应用。截至2025年4月,该服务累计办件633件,企业成本显著降低。试点期间,马鞍山市率先实现3个工作日内发证,并推出“云帮办”服务提升申报便利性。

河南省省长王凯于2025年5月14日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点研究人工智能、生态环境保护、“三夏”生产等工作。会议强调,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发挥河南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优势,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构建产业生态链群,开发安全可靠产品以赋能千行百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求聚焦大气污染防治,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推动源头减排和污染治理,并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整改。针对“三夏”生产,会议提出防范极端天气、强化农机调度,确保夏粮收储和秋粮种植有序推进,保障全年粮食安全。

2025年5月15日,河南省首个“省医直通车”项目在省人民医院北院区启动,覆盖郑州、洛阳等17个地市,首批开通50余条线路,实现“家门口上车、医院门口下车”的一站式服务。该项目整合全省300条定制客运线路及2000余辆车辆资源,通过“豫州行”平台动态调配运力,单程时间缩短30%以上。

医疗配套方面,医院与平台实现数据互通,患者可提前挂号并获取专家信息;在省人民医院及县域驿站设置“健康服务驿站”,提供血压检测、远程问诊等便民服务。未来将逐步延伸至县乡,构建四级就医交通网络,并探索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

河南省印发《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前瞻布局以人形机器人为引领的具身智能产业。计划提出三大方向:突破“大脑”“小脑”等核心技术,培育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产品,拓展工业、农业、社会治理等应用场景。

目前,河南已成立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研发仿生驱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其30公斤级人形机器人“行者二号”在能效比和轻量化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目标到2027年初步形成产业体系,引进培育5家整机企业和30家专精特新企业;到2030年建成国内具身智能创新高地,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