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到2027年突破30项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标准,研发推广100款智能制药设备及软件,打造100个数智药械工厂;到2030年规上药企基本实现数智化全覆盖。重点聚焦中药领域,推动人用经验数据挖掘、智能工艺设计及质量优化等场景应用,构建全链条数据体系,助力中药创新药转化与生产稳定性提升。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前筛查服务管理的通知》,明确产前筛查机构及人员资质审批主体,要求筛查机构经县级卫健部门许可、人员经省级许可,并规范超声筛查内容。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覆盖全流程的质控体系,要求筛查发现异常时及时转诊,并完善与早孕门诊的衔接机制,分人群提供针对性指导。
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近期联合发布了《关于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允许来自非疯牛病疫情国家的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试点区域包括北京、天津等12省(市),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建立追溯体系,确保进口牛黄专库专用,且生产设备独立。此举旨在缓解原料短缺问题,平抑市场价格。
近日,国家医保局会同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当前长期照护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部署长期照护师职业化发展,允许年满16周岁劳动者自愿参训,分类开展初、中、高级工培训,鼓励定点机构优先聘用持证人员。试点区域需加强校企合作,推动“订单式”培训,并将职业技能等级与薪资挂钩,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监管改革试点的通知》启动智能监管试点,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远程监控血液透析、康复理疗等重点场景,实时比对诊疗数据防范骗保行为。要求试点地区事前提醒接入50%以上二级医院,事中直接拒付“明确违规”费用,强化全流程监管。
国务院新闻办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拥有量占全球总量的60%,连续十年稳居首位。2024年通过PCT提交的AI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35%,在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细分领域占比超50%,为参与全球AI标准制定奠定基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21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同志介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服务业扩大开放新增9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了一共155项试点任务。
医疗领域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支持合资医疗机构发展。比如,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和港澳台医生在当地开设诊所,支持境外医师、护士、药剂师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在当地短期执业,并且要简化和优化审批的流程;在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并且要加强临床医疗数据的标准化和院际间的共享等任务。目前全国已有150多家合资、独资医疗机构。
两部门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旨在构建覆盖“设备层-工厂层-产业层”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医药行业是重点领域之一。具体影响包括:
医药生产智能化实践:例如无菌注射剂智能工厂通过集成MES、SCADA、ERP等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与质量追溯,符合GMP规范。
行业标准化进程:推动智能制药设备接口、数据交互格式的统一,解决设备兼容性问题;同时建立数据安全与追溯机制,强化医药制造过程的合规性。
政策协同效应:结合《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到2030年规上药企将基本实现数智化全覆盖,重点支持中药智能工艺设计与质量优化。
江苏省数据交易所于4月18日正式启用,首批上架380个数据产品,涵盖金融、交通、现代农业、工业制造、环保、能源及医疗等多个领域,由157家数商提供,其中151个为首次挂牌。该交易所采用“省市共建”模式,设立13个设区市区域专板,首批上架108个地方特色产品,形成全省联动的“1+13”布局。产品类型包括数据集、数据服务、数据应用三类,例如农业温室监控数据、钢铁智能配矿模型等,均通过严格合规审核以确保数据安全。未来将重点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领域设立行业专区,推动数据要素与产业深度融合。
湖南省连续第六年发布“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总投资28.5亿元,覆盖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其中,医疗健康相关项目包括: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5G+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探索5G技术在紧急医疗场景的应用;
智慧中医云平台(智慧眼科技)及思邈AI中医药多模态大模型(湖南博极生命科技),推动中医药智能化发展;
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慢病管理服务平台(湖南创星科技),优化互联网医院服务流程。
人工智能项目占比达34%,重点支撑医疗、制造等产业升级,如和宇智医AI医疗推理引擎和患者智能支撑装置。工业互联网项目中,千金湘江药业数字化平台等制药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亦被纳入。
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推动郑州数据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额达百亿元,引育500家以上数据骨干企业,并建成10个全国领先的数据产业集聚区。重点推动医疗健康、工业制造、文旅等领域数据融合应用,支持构建覆盖“数据资源-资产化-流通交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加速医疗数据在临床研究、健康管理等场景的创新转化。
河南首批13个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发布,医疗领域深度应用。河南省发布首批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及53个典型应用场景,其中医疗行业赋能中心由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牵头,聚焦智能诊疗平台、医学影像分析等方向。典型案例包括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基于AI的多模态病例生成系统”,以及牧原集团的智能养殖健康监测系统,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猪群健康数据,提升疫病防控效率。
在第七届智慧医疗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APUS与河南省儿童医院联合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能诊疗平台”获应用创新赛道三等奖。该平台依托“岐黄(医疗)大模型”,整合千万级医学文献及临床数据,提供智能分诊、个性化治疗推荐等服务,累计服务超120万患者,缩短平均候诊时间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