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一周政策新闻精选
时间:2025.01.18

from clipboard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规则明晰、产业繁荣、多方协同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体系基本构建,数据合规高效流通机制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繁荣数据市场、释放数据价值提供坚强保障。《方案》明确,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首席数据官,加强数据治理和数据开发利用。鼓励开展数据脱敏等研究,对于经脱敏等技术处理后,依据所属行业领域的分类分级标准规范重新识别为一般数据的,可按照一般数据开展流通交易。对于重要数据,在保护国家安全、个人隐私和确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通过“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控可计量”等方式,依法依规实现数据价值开发。

from clipboard

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主要体现“一个目标”“两个责任”“三个结合”“四个机制”。一是明确“一个目标”。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2026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二是贯通“两个责任”。国家医保局与地方医保部门同题共答即时结算,协同发力推进改革。国家医保局积极支持各地开展相关工作,及时答疑解惑,组织评估交流。省级医保部门负责落实本省即时结算工作,强化保障,及时优化信息系统相关功能模块。三是坚持“三个结合”。坚持优化传统结算与创新结算方式相结合,充分压缩流程和时长,由原来从定点医药机构申报截止次日到医保基金拨付不超过30个工作日减少至20个工作日。坚持基金预付与即时结算相结合,既通过基金预付增加医药机构现金总量,也通过即时结算加快医药机构现金流速。坚持试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指导地方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结算模式,以点及面,分步推开,按照时间节点逐步推进完成相关工作。四是落实“四个机制”。建立和完善即时结算工作联络机制、定期调度机制、宣传示范机制和培训提升机制。加强日常工作沟通,各省按要求报送工作进度和经验做法。通过实地调研、线上集中调度等多种方式,加快工作进度。加大宣传力度,精选典型案例。加大培训力度,举办专题培训班,提升医保基金结算能力。

from clipboard

国家医保局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医保将为百姓带来的新福利。

医保基金使用更有效率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介绍,2025年,医保部门将持续深入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层面将在上半年开展第11批药品集采,下半年开展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并适时启动新批次药品集采。
丁一磊表示,集采充分发挥了减负担、腾空间、促改革的动能转换作用。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左右,其中用于谈判药的超3600亿元,即老药集采省下来的钱80%用于新药。
“一老一小”更安心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而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守护“一老”的重要之举。
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司长樊卫东表示,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阶段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医保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以建立独立险种、制度覆盖全民、政策规范统一、契合我国国情为目标,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截至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覆盖1.8亿人,累计260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
看病就医更便捷
当前,我国每年约有1.5亿跨省流动人口。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广大参保人的真切需求。
截至今年1月16日,全国已有11个省份81个统筹区能够进行个人账户的跨省共济,实现跨省共济1540笔,共济金额超70万元。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主任付超奇表示,2025年将加快跨省共济工作步伐,扩大应用地域范围。

而在跨省异地就医方面,2024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达2.38亿,减少群众资金垫付1947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84.7%、26.7%。付超奇表示,2025年将继续优化异地就医结算,完善备案,规范管理,巩固提升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from clipboard

多层次保障更全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对于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需求日益增长。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计划今年内发布,将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丙类药品指的是非临床必需、价格较高的药品,通常包括保健品、进口药、新型特效药等,目前,丙类药品目录尚未正式形成。但国家医保局表示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支持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纳入保障范围,并将于今年推出首版丙类药品目录。
据悉,丙类目录作为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有效补充,主要聚焦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国家医保局将采取多种激励措施,积极引导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药品纳入保障范围。
from clipboard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有效、可及得到充分保障,医药产业具有更强的创新创造力和全球竞争力,基本实现监管现代化。

from clipboard

1月15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做好有关改革试点经验推广落实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25年1月20日起,取消“药品批发企业筹建审批”“药品零售企业筹建审批”“医疗机构使用放射性药品(一、二类)许可”等3项审批事项,将“药品、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上述行政许可事项不再实施审批管理,已受理申请的依法终止审批程序。取消审批前已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证书有效期满后继续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按程序备案。

from clipboard

自去年4月国家医保局启动药品耗材追溯码采集工作以来,全国已累计归集追溯码共158.06亿条,接入88.09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占比超过定点医药机构总数的94.7%。

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被称为药品耗材的“电子身份证”。一盒药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就有可能存在假药、回流药以及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

from clipboard

1月16日至17日,2025年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议强调,当前,我国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加速健全,医疗器械产业仍处于“黄金发展期”,全系统要准确把握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将医疗器械监管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from clipboard

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医保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鼓励引导助产医疗机构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提出到2030年,生育友好医院在助产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力争达到90%,生育友好理念在助产医疗机构内深入人心,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措施要求得到全面落实,广大群众享有更加安全、便捷、温馨、舒适的生育医疗保健服务。

from clipboard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春节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流行季,但总体流行强度低于上一个冬春流行季水平。流感已进入流行高峰期,短时间内可能仍将处于较高流行水平;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所致疾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在不同地区和特定人群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预计多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from clipboard

45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总金额超1.47亿元;重资引入高科技人才,最高年薪可达300万元……1月8日,在郑州航空港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举行“赋能成果转化 创新协同共赢”第四批成果转化发布会,现场上百名医学大咖聚集,共同见证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科学院再次迎来丰收时刻。

from clipboard

医保钱包是有效实现跨省共济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个人账户共济改革、提升医保服务便捷性和群众满意度、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参保人通过开立个人“医保钱包”,可用于近亲属之间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互转、各类医疗费用结算、居民医保费代缴。
河南作为国家医保局医保钱包的试点省份之一,已于今年1月15日,在全省范围内上线了“医保钱包”的账户开立、跨省转账等功能,全省19个统筹区的医保参保人员,均可以用“医保钱包”跨省为近亲属共济转账!
参保人及被共济人可在手机上下载安装“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注册登录后,点击“医保钱包”功能模块,激活医保钱包,通过“医保钱包转账申请”,将个人账户的资金转给同样开通过医保钱包的近亲属,资金实时到账且没有手续费。“医保钱包”的转账不受险种的限制,职工和居民之间可以自由互转。